常按5个“生阳穴”,一整年少生病
常按5个生阳穴,一整年少生病
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,惊蛰来了~
在此之前,动物冬藏蛰伏于土中;冬去春来,一声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,万物复苏,故称惊蛰。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惊蛰一到,意味着进入了仲春时节,养生的重点,就在于养阳。
但是,阳气要怎么养,很多人不知道。小编今天教大家一个不花钱的养阳方:按摩生阳穴!
百会穴头之阳
头部为诸阳所会。五脏精华之血、六腑清阳之气,皆上注于头部。如果头阳亏虚,可能会出现头痛、眩晕、精神不振、多梦易醒等症状。
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刺激此穴,可以通畅百脉、调补阳气。
取穴: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。
方法:食、中二指并拢按住百会穴,顺时针按摩约3分钟,之后作点按约2分钟。
至阳穴背之阳
中医认为背为阳,腹为阴。背部的脊柱是督脉的所在,督脉主一身阳气,被称为阳经之海。所以,想养阳,可以从后背开始。
后背有一个穴位叫至阳穴,是补阳气的最佳穴位。按揉至阳穴,有振奋全身阳气、疏通经络的作用。
取穴: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,肩胛骨连线的中点。
方法:用指腹按揉中脘穴1~2分钟,并配合点按。平时也可以多晒晒后背,对补阳气很有帮助。
中脘穴胃之阳
胃阳不足,表现为胃脘冷痛,时发时止,喜温喜按,伴有泛吐清水,或不消化食物、食少脘痞、口淡不渴等症状。
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。按揉中脘穴,能补充胃中阳气,助消化。遇上胃胀、胃痛、食欲不振等情况,揉按中脘穴能起到应急的作用。
取穴:仰卧时胸剑联合处(胸部和腹部交界处)与肚脐连线的中点。
方法:四指并拢,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揉该穴。按压时间以胃痛缓解为度;日常保健每次持续3~5分钟,每日3次。
足三里穴脾之阳
脾胃乃后天之本,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,都有赖脾胃摄入营养、供给能量。
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。常按此穴,可温补脾阳,增强体力。
TAG标签:
什么是黑色素瘤强迫症的几种有效治疗措施
便秘的病因以及解决方法是什么
哪些不良因素会诱发宫颈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