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电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热电阻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互联网金融大敌前银行创新裹足不前

发布时间:2021-01-08 01:45:30 阅读: 来源:热电阻厂家

我在银行的时候,有个极为深刻的感觉,就是银行对市场极度不敏感。说句不客气的话,银行就是头恐龙,尾巴被人给拿住了,要传导到脑袋,估计得一年半载,要让它对市场作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其实是难度很大的。

其实,全球范围内的银行都存在这个问题,越是到了高层,对市场一线的反应越慢,而具备创造价值能力的人,往往在底层。

层级制度带来两大弊端

第一个弊端,层级制的社会必然是非能力认定的。这里有两个原因。

原因之一,层级制的晋升通道很多时候是偶然因素导致的,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走到最上面去。原因之二,即使是正常的晋升模式,很多都建立在资历基础上,从而导致能力错配的问题。例如,很多行长都是从办公室主任晋升而来,而适合做办公室主任的人,是不是一定能做好行长呢?事实上,不同岗位对能力要求非常不同。最终,这两个原因导致走上领导岗位的人未必都是具备能力的人。

第二个弊端,是在层级制的社会里,当人到达一定层级后,往往都是去能力化的。因为达到一定层级的人,一般都很难走出这样的层级。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,能上不能下,最终使得那些晋升无望的领导,往往就干脆拉到了做,而你也对他无可奈何,为什么?层级放在哪里,没有淘汰机制,使得一定层级上的人普遍丧失能力。

我前段时间抨击所谓经济学家,他们的成长路径一般为:少年时勤奋好学,的确都是人中龙凤;后来写出不少真知灼见,成功上位;再后来往往无心研究,开始每天走穴、到处演讲,也有部分成为利益代言人,拿着极为优厚的俸禄,谁还愿意潜心做研究?而且,因为层级制的存在,哪怕他们讲的都是一些陈词滥调,甚至严重脱离实际,都不会改变他们是专家的事实。这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?是大量不创造价值的人占据了宝贵的社会资源,严重地挤占了社会财富,最终受损的必然是那些创造价值的人。

另外一个隐藏的问题是,那些进入更高层级的人,往往比低层级的人有明显的优越感,逐级管理的制度最终导致下一层级的人慢慢奴化,严重遏制了创新。银行体系里这种现象是很突出的,大量饱含激情的员工,在工作3、5年后,一般就是两个结果:一个是被抹去棱角,随波逐流,拼命上位;另外一个就是继续保持性格,如果遇到合适的领导或许能上位,而大部分基本被抛离这个体系。

银行的去能力化倾向

能力依赖型的银行,对能力的要求很高,机制相对灵活,但是往往无法规模化和批量化。这集中表现为美国的社区银行,其生存基础是长期扎根某一区域所形成的核心能力,但是由于区域因素较大,很难被批量复制。这类机构更注重从业素质和内部体系完善,没有呈现出太多层级制管理的色彩。因此,它们的效率非常高,非常重视人的重要性。

但是,国外的很多大型银行比中国的国有银行还国有银行,条块分割、架构臃肿、人浮于事,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
其实就是一个核心观点:银行本质上是一个去能力化的机构。前面说过,任何依赖能力所形成的核心优势都无法规模化,那么也就意味着,要做大规模,必然是去能力化的。大银行的规模能做到如此之大,很大程度就是靠磨掉个体在体系里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,随时可复制、可替换。

在银行业这种稳定的系统里,人的作用是递减的。除非出现乔布斯这样逆天的人物,否则换谁上去结果都差不多。譬如,我们国有银行换个行长,貌似银行业绩没什么大区别,这就是用整体设计来覆盖个体能力的差异,用稳固的制度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,从而对抗风险。因此,许多大银行能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,恰恰在于去能力化的制度。

银行的发展是立足于保守主义的长期战略,是头笨重的大象,缓慢且扎实地前行。让大象飞奔起来是不现实的,而且也未必是好事情。有的银行增长迅猛,一路狂飙,但是往往结果都很惨。尤其在中国,所有的金融创新,都建立在扩大风险容忍度来发放贷款的基础上。这个时候,很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,越是谈创新的银行,坏账越多。

所以,我在中国金融创新会议上发言说,银行搞不了创新,因为缺乏创新机制,也没有创新的必要。

是什么阻碍银行业创新

世界上所有的创新,一般来自两种情况。第一,就是有强烈的企图,可能是极强的金钱刺激,也可能是理想感召。确切地说,理想感召一般是个人的,很少适用于一个体系,体系内要创新,必然需要极强的金钱刺激。大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工资,拿10万的工资,能做10万的事情,已经是合格且难得的员工了;拿10万工资能做12万的事情,那恭喜你,你要为有这样的员工而骄傲;拿10万工资干100万的事情,不可能,做梦去。其实确切地说,拿10万做8万的人才是普遍性员工,事实就是如此。

还有一点,就是工资可能不是创新的关键,但在没有足够物质支持的情况下让人去创新,那是耍流氓。创新往往都意味着极大的失败概率,必须要责权利对等。否则,做好了没我啥事情,做不好还要挨骂,谁去?当然,你可以说你是很有理想的人,但没有足够的物质激励的情况下,你可以是有理想的人,你的员工会跟你一样有理想吗?每个人都有现实的生存压力,在伟大的理想,会到最后都会跟现实低头,而且理想这东西,一年是理想,三年就是画饼了。跟付出所对等的物质其实是必不可少的,这个物质可以是短期,也可以是长期,但不可少,而且须确定。

其实,这里还衍生一个问题,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平衡的问题,委托代理关系的银行体系下,由于未来的不确定,岗位调动等因素,使得大部分的经营者,都会把短期利益放在长期利益之上,这个很容易理解,决定委托人的利益都是当下,而决定所有人利益的都是长期。于是,往往在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矛盾,我们的银行都是典型的委托人管理,很多时候只考虑短期里如何尽快出效益,而不会去考虑尽可能让利益具备可持续性,也妨碍了很难做长时间的布局,淘宝坚持亏钱六七年,才有了一朝爆发。任何的成功,其实都是前期做了无数的坚持和忍耐。在非强势的所有权的情况下,没有委托人敢做这样的决定的,也决定了很难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。

而创新的第二种情况,就是人到绝境,活不下去了,才会发挥出无限潜力。人是有惰性和惯性的,只有真正死到临头了,才有生死一跃,反倒能爆发巨大潜力,这样的案例其实也不少,但事实上,死的更多,成功率也是极低。

以目前银行业的状态来看,我感觉它们要做大创新,既不符合第一条,也不符合第二条。所以,银行目前在大范围内进行创新的可能性很小,只能做些微创新、微改良吧。与此相比,银行业内部山头林立,决策缓慢,层级众多,目标多元化等,都不是阻碍创新的最重要原因。

上海那个医院治肾病好

上海哪里看糖尿病好:胰岛素受体在糖类分解中的作用

上海做人流手术哪家医院好

重庆华肤治疗牛皮癣好不好

上海冠心病专科哪家好:冠心病造影多少钱